纸质书籍的温度、文字背后的思考,是我们抵御浮躁、滋养灵魂的重要方式。集团团委读书分享活动以“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”为主题,通过分享触动我们的文字、跨越时空的共鸣,让每一本书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。读书使人明智,让我们走进书的世界吧,在阅读中找到真知,开启奔赴理想的征程。
向下扎根方能向上成林——读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有感
集团团委委员、鄂尔多斯分公司团支部书记 梁晓虹
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是一部由29位受访者口述的纪实作品,生动刻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“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”的成长轨迹,深刻揭示了人民领袖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”的精神密码。这部著作既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鲜活教材,更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生动范本。书中展现的精神力量犹如璀璨灯塔,既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航道,更为新时代奋斗者提供了精神坐标和实践指南。
以“扎根人民”的初心筑牢思想根基
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,是习近平总书记从“书斋走向田野”的蜕变之旅。在艰苦环境中,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,即便在繁重劳动间隙仍坚持读书写作。古语云:“书犹药也,善读之可以医愚”。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,基层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。这就要求青年干部时刻保持“本领恐慌”的清醒认知,既要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中汲取养分,又要善于向实践学习、向群众请教。唯有保持“空杯心态”,永葆“求知若渴”的进取精神,才能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、见世面、壮筋骨、长才干。
以“敢为人先”的闯劲锤炼过硬本领
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乡亲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“三个第一”:陕西省首个沼气池、第一个铁业社、第一个代销社。村民张卫庞至今记得,总书记带头跳进刺骨冰水打井的身影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干部带头抓路线,群众都是英雄汉”的实干精神。这种担当精神源于强烈的使命意识。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,我们要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建功必定有我”的胸襟,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勇挑重担。面对国企改革的时代课题,既要敢于啃硬骨头,又要善于开新局;既要保持“闯”的精神,又要锤炼“创”的本领。要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、见世面,真正把“青春之花”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。
以“永久奋斗”的姿态践行使命担当
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,奋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青春岁月的鲜明底色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:“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,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。”作为交通行业的青年党员,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传承老一辈交通人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的拼搏精神,积极投身集团“三大攻坚战”的主战场。要以“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”的执着,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。
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。让我们从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,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,在躬身实践中磨砺意志、增长才干。既要坚定理想信念,更要脚踏实地涵养为民情怀,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出无愧于时代的绚丽之花!